教练组是天津的、内援是北京和山东的、外援是美国和土耳其的。赛季初,天津全运村男排就被业内人士称为“最纯粹的俱乐部”。这句话有事实的成分,毕竟天津全运村男排是纯俱乐部运作的一支队伍,当然,也有戏谑的成分,毕竟天津男排是联赛新军,谁也不看好这支“东拼西凑”的球队。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球队,却历史性地闯进了联赛8强。“天津模式”也因此而被广泛关注——这个模式是人为运作还是应时而出?这个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个模式会成为排球联赛发展的方向吗?
天津男排在赛季初一口气引进了7名山东球员和3名北京球员,可以算得上是今年排球联赛转会市场的一股热浪!天津男排之所以能够如此“大手笔”的转会,首先要感谢的还是今年排协新的转会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取消限制一个赛季一名运动员职能代表一个俱乐部参赛”。以往没有这条新规,各俱乐部的顾虑就会比较多,将球员转会给其他俱乐部,无形中多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很多俱乐部宁肯将一些球员留在手中“养着”,也不愿意让他们转会。
但政策转变之后就不一样了。比如北京女排本赛季临时引进的八一副攻高意,合同只签到了今年联赛的小组赛结束。北京和八一在第一阶段小组赛并不在一组,八一队副攻线人才济济,放走一个高意不影响整体实力。八一和北京都顺利进入8强之后,高意的合同也已到期了,还可以回归八一继续为球队效力。这样双赢而又不存在损害自身利益风险的事情,大家当然都乐意做。
当然,政策障碍没有了,但要想创建一个新的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俱乐部总经理李珊介绍说:“在联赛开始前,我们敲了很多’门’。”然而应声者有,开门者寥。很多俱乐部依然是老观念,惯性思维,天津虽然是联赛新军,但各俱乐部依然是充满了防范之心。天津这边得到的回应总结成两个字就是“婉拒”。
唯一拥有开放观念的是北汽男排俱乐部,包括主教练李牧在内,他们愿意将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队员用临时转会的形式”放“到其他俱乐部去锻炼,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自身球队实力上的厚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转会市场的流动。
对于天津全运村男排而言,2-3名内援还不足以撑起一支甲级队伍。说是无奈也好,说是灵光一现也好。天津这时想到了山东青年男排。首先,山东青年男排是同年龄组中的冠军球队,球员具备打国内顶级联赛的实力。其次,全运会将近,山东青年男排需要一个更高的舞台来练兵。对于双方而言,这是一件共赢的事。山东7名年轻小将转会天津男排也就水到渠成了。
队伍建起来了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的球队捏合成一个整体才是球队取得现在这样成绩的关键。这方面,球队的天津元素,主教练赵爱民起到了关键作用。用赵指导的话讲,带这支队伍,先抓的是管理而不是训练。
赵爱民几乎天天都会找队员谈心,从生活到训练,无所不谈。他认为天津队的队员“都是外地的孩子,身在异乡,需要更多的关心”。“我算是带个头,让他们彼此之间也互相关心,这样队员们才有归属感,会觉得我们是一个集体。再有一个思想工作就是让大家互相包容,外援萨哈特也好、山东的小将们也好,北京的球员也好,这些球员多多少少都拿过冠军。让大家场上多沟通,场下多交流,能够’容错’,渐渐地建立彼此间的信任,这也很重要。”
赵爱民坦言这个赛季他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临场指挥,什么时候叫暂停、什么时候挑战鹰眼,如何和裁判沟通。赵爱民甚至透露,很多时候他还要从球员身上学东西:“像赵高扬、杨帆,他们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丰富多了,我们也经常交流和沟通这个事情,甚至有时候他们也拍着桌子给我提意见,我这不也是一点点改进。”
赵爱民还是一个录像狂人,他几乎每天看录像都能看到凌晨三四点钟。他说:“我这也是在学习,北京队的李指导(李牧)是我的榜样。人家怎么看录像?自己先看一遍,然后带着二传看一遍,再带着主攻看一遍……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如今,天津男排顺利闯进联赛8强,证明这种”纯职业俱乐部“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而这个模式也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男排并不具备中国女排的成绩,改革起来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对更小一些。所以,男排联赛应该先一步突破壁垒,先试先行,促进人员流动,这样才能为中国男排发掘人才,才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队员获得锻炼机会,这才有机会将中国男排联赛这块蛋糕做大。
天津男排可以说将本赛季转会制度的“可能性“做到了极致,在其他俱乐部看来,也许步子有点大。但这就像走路,你不迈开腿,就永远不知道你能走多远。所以,中国排协在下赛季能否将相关政策放得更开一些?让一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俱乐部放手去做,大胆去闯。
觉得小编写得好的,请拉到末尾点个大拇指
觉得小编胡沁的,请点三下
执笔:小明/制作:正太叔
昊体育原创辛苦,欢迎转发,谢绝转载,注明出处也不开心
大家认为天津男排本赛季的表现咋样?来留言区聊聊呗
有话要说...